|
2014年12月12日至12月15日,我们醴陵陶瓷装备协会一行10多人,在会长宋辉明的带领下,飞赴中国三大古瓷都之一的福建德化县,参加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暨全国陶瓷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论坛会议。此次德化之行,受益匪浅,感慨颇多。
他们理念超前观念时尚。德化是千年古都,位于福建省中部,尽管是一个山区县,人口只31万多,但德化人观念超前,理念时尚,被国家授予卫生县城、文明县城、生态县、产业集群百佳、绿化模范县、小水电之乡、科普示范县、科技进步县、绿色能源示范县、低碳旅游示范区等30项国家、省级城市名片。德化人会充分利用市场经济的大平台,经营理念运用得手,在大街小巷、男女老少,个个都显得精明能干,也许是受沿海一带对外开放大潮的洗礼,抑或感受泉州侨乡的影响。在陶瓷工艺品、旅游纪念品、农特产品为一体的陶瓷一条街,货真价实的产品琳琅满目,每到一处,更能享受到瓷都人的热情好客,只待客人落座,一会功夫就给你斟上热气腾腾、飘香四溢的功夫茶,一边陪你品茶,一边给你海阔天空谈经营、谈买卖、津津乐道。且价格都较为适中,几乎为一口价,在德化人眼里做买卖经营不搞恶性竞争,似乎是统一的薄利多销。陶瓷生产、出口成为德化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年产值突破150亿元,是我国最大的陶瓷工艺品生产和出口基地。早在三年前,德化就创立了电商创业园,已入住近70家企业,并汇聚了数十家电子商务配套服务企业,据资料显示,1400多家陶瓷企业建成企业官网300多家、网站2200多家,陶瓷电子商务聚焦交易突破8亿元。电子商务从分散到集中,使德化产生了可观的规模效应。
德化陶瓷文化底蕴厚重。这次我们有幸参观了顺美陶瓷文化生活馆、德化县陶瓷博物馆,步入顺美陶瓷生活馆,简直就是置身在童话般的世界,瓷雕艺术的海洋里,目不暇接,感叹不已,整个陶瓷生活馆是一个多元化的陶瓷创意产业区,涉及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陶瓷工艺品,主要由西方陶瓷文化用品、中国传统瓷雕艺术品、日用陶瓷和陶瓷文化创作四个部分组成。县陶瓷博物馆现有藏品5000多件,其中国家以及文物10件、二级文物5件、三级文物408件,是全国最大的县级陶瓷博物馆,已成为弘扬德化陶瓷文化、展现精湛陶瓷工艺的重要窗口。德化的陶瓷文化无处不在,随处可见,在我们下榻的酒店大厅两壁主墙挂满五彩缤纷的陶瓷挂盘,房间的所有瓷灯罩、烧水的瓷电壶、卫生间的墙壁点缀的瓷碟无不体现着德化人在宣传陶瓷文化的良苦用心。漫步在县城的街道,绿化带中的陶瓷雕塑栩栩如生,楚楚动人,反映出古瓷都的精明、纯朴。中国邮政还专门为德化窑瓷器发行了4枚邮票,分别为:白釉双龙纹双耳三足鼎、象耳弦纹尊、观音坐像、达摩立像。近年来,打响文化牌带动陶瓷产业升级,成为德化政、企共同的目标。开发名人雕塑纪念品,举办陶瓷文化旅游节,陶瓷纪念品设计大赛活动,建陶瓷一条街,开设“陶吧”体验馆等,德化县委书记说:“旅游与陶瓷文化的融合,带动了陶瓷产品的销售,提升了陶瓷产品文化附加值,并且延伸了产业链,为德化陶瓷业转型升级和德化经济打开了新的领域。
德化领导重视舍得投入。我曾与德化陶瓷局、品牌宣传工作领导工作小组办公室的几位同志,分别进行交流和沟通,德化县无论从县委、县政府还是到各局部办委都达成一个共识,就是对陶瓷支柱产业的重视,该县现有陶瓷企业1400多个,不管哪个陶瓷企业只要是对外涉及到陶瓷方面的学术探讨、展示、博览、交易会等,县里无论是从费用、人力、物力都会给予大力支持,让企业积极、大胆、放心地参与,时时不忘陶瓷品牌的宣传,处处不忘中国瓷都的推介。德化的各级领导想事、办事都离不开陶瓷的话题,经发掘整理、追根塑源,“瓷圣”明末何朝宗、“窑神”北宋林炳都是德化人。从德化陶瓷博览馆到陶瓷工艺美术学院,从“世界瓷都”申报到“五湖杯”海峡两岸工业设计大赛,从“中国白”陶瓷走进巴黎亮相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总部到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等等都揭示了德化各级领导对陶瓷产业的高度重视。据统计,今年以来,德化全县政、企在陶瓷技政投入资金就达2.2个亿。
还有一件小事,在这里我不得不提一下,我们返回的那天在德化县城的一个加油站我们大约有10多辆摩托加油,没有一个摩托是乱停乱放的,而是排着两路整齐的队伍有序地等待着加油,从这件小事,看出德化人的素质可见一斑。
我们离开德化虽然有些时日,但德化的山山水水,中国白陶瓷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发展、她的创新、她的文化、她的步伐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有机会,我还想到德化好好走走,再看看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瓷、那里的人!
鹭剑 |